2025年3月6-7日,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带电作业专业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专委会”)在福建厦门正式成立。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带电作业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为推动带电作业技术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、中国能源研究会、武汉大学、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、科研院所及装备制造企业的200余专家代表齐聚一堂,共谋带电作业领域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发展。
成立大会上,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董旭柱在讲话中指出,带电作业是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的核心手段,更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。当前,能源转型、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正在重塑电力行业的未来。成立带电作业专业委员会,是联盟立足“四个服务”定位(服务国家战略、服务行业发展、服务企业创新、服务人才成长)的重要举措。带电作业专委会应当充分发挥中关村的创新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,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,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,为我国带电作业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领。同时,专委会应将注重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,推动带电作业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,为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与会嘉宾在讲话中指出,“从手摸眼看的经验传承,到无人机与机器人的智能化普及,带电作业的初心始终是守护电网安全与民生用电”。当前,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,特高压输电、新能源并网等场景对带电作业的安全性、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。然而,行业仍面临专业标准化应用弱、区域发展失衡、国际话语权不足等挑战。面对智能化转型需求,技能深化应用的需求,专委会应成为专业生态的连接者,不做主导者,而做赋能者。旨在构建覆盖“全电压层级、全产业链”的协同平台,整合产学研用资源,破解共性难题。
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带电作业专业委员会
成立会议
基于《发展规划报告》,专委会将构建分层协同的智库体系,整合国际专家、高校学者与一线骨干资源,实施动态评估与柔性管理机制,强化智力支撑;深化标准国际化布局,联合国内外机构攻关共性技术标准,推动中国工法案例向“一带一路”辐射;聚焦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,建立“研发-验证-推广”全链条转化路径,年内发布技术白皮书与安全效能指南;创新“代际协作”模式,融合经验传承与数字化能力培养,联合院校完善实训体系,为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,全面助力带电作业安全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发展。
专委会主任委员刘洪正在工作报告中明确2025年六大专项计划:
技术交流平台升级,专委会将升级“中国带电作业技术会议”,拓展国际技能交流、标准研讨与专题化装备展览模块,发布年度技术发展报告和典型案例汇编,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体系,促进跨区域技术资源共享。
标准化体系突破,重点推进无人机检修工法等新兴领域标准研制,联合高校及企业建立安全评价体系,编制国际专业技术对标白皮书,提升技术规范与国际接轨能力。
国际技术协作深化,开展“一带一路”带电作业技术适配性测试(如中老铁路供电项目),推广戈壁消缺、城市旁路作业等中国方案,参与IEC国际标准修订,推动中国标准全球化输出。
行业服务能力建设,利用专业资源开展带电作业相关技术与建设能力评估,建立装备选型三维模型(可靠性/经济性/场景适配性),发布权威推荐清单,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培训与检测支持。
复合型人才培育,开设智能带电检修高端研修班,举办全国机器人操作技能竞赛,实施青年专家驻点帮扶计划,定向培养高海拔、特高压等专精场景技术骨干,破解人才断层难题。
成果转化与共享,建设行业级技术数据库,整合专利、工法及装备参数,开发智能检索系统;划定类似京津冀、长三角示范区,加速专业创的核心成果规模化应用。
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带电作业专业委员会
第一届主任委员 刘洪正
专委会一届一次工作报告
专委会的成立将推动我国带电作业从“单点突破”迈向“系统创新”。未来,随着技术协同与标准国际化提速,中国带电作业技术方案将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智慧。
2011-2022 @Copyright 乐动在线注册 地址:济南市解放路134号
邮编:250010 邮箱:sddqybxh@163.com ICP备案号:鲁ICP备2021030682号-1
电话:0531-85065753 传真:0531-85065753
网站地图 网站隐私安全说明 网站版权声明